搜尋此網誌

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

教育自性

   歲月不饒人,一日復一日,在歲月流轉的過程中,自己有何進步?有何不能過的瓶頸,在恐懼什麼?憂些什麼?家庭、事業、身體,社會問題以及修行之進展又如何?心找不到方向,心有所罣礙,心要如何安定?一大堆問題與疑惑,這就是人生,愈想就愈煩燥,永遠沒完沒了,「念」、「正念」、「妄念」不斷產生出無明與無奈,到最後還是空,而這個空卻是假空。

  教育,是要教育何人?不是別人,而是教育自己的「自性」,人往往對別人的事情都講得頭頭是道,反而對自己的事卻無法清楚,為什麼?因為自己的妄念,加上後天的「識」壓過了自己的「佛性」,結果就"倒栽",倒栽還好,如果能栽倒去又栽倒來,反而變「如來」了。

  但事實卻做不到,經濟似乎是最普遍性的問題,經濟問題該如何與佛法融合於生活之中?眾生的條件不同啊!像家裡養的寵物貓牠不用擔心健保費、孩子的學費.等等,但人既是人就有很多這類的煩惱,如何將這個色身轉成智慧,要知道心理是會影響身體,又會再影響到事業,結果就是一連串的衰!衰!衰

  首先起一個概念,就是要「無我」,想自己今日非是×××,我所從事的工作(正當)是有利於眾生的,是代天而行的,以無為之心來做有為之事
 
  為人父母者總是擔心孩子,試著把子女想成是大眾的小孩,即會發現看法不一樣了,不要讓心住在其中,而要住在虛空之中,不斷將心量放大,自我的心如果太重就會帶「情」,情太多到後來就會變成「情何以堪」。

例如:塵土和舍利子,人死後到最後是塵歸塵,土歸土,要成為舍利子還是成為塵土就在於心念,心念夠即成舍利,定力夠就成舍利,不夠就歸塵土。

  有求有期望就會感到浮沈,「定」與「不定」在於是否能化為一,一再化為零,這是一個原理。

  多思就會多情,多情就會雜想太多,最後就是剪不斷理還亂,如何才能化繁為簡?就是要使自己更清淨,用專心一意以格之。

  思緒要如何「定」?雜念升起時有如瀑布一般,試著將它化為河水,再化為湖水,變得平靜無波,像抽蓄發電廠每日來來回回,但潭面還是平靜的,一切無來無去,主要還是在自心的平靜。

「定」-心安、心定。心住於現實之中引起了亂,就會如失根的蘭花般浮沈不安。為什麼要一直找根,難道沒根就不能活嗎?難道沒有無根的花嗎?為何不去巔覆傳統,不要著相於一定要有根,心經: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」全部只是「空相」化為「有相」。

  到底要浮還是要沈,仍在於「念」,管它浮沈,還是黑白都好,無非無是,因為我站在這裡,自己的「體」要站穩,「相」隨你去變,「用」自由任運。「體」是「心」,是個小宇宙,虛空是大宇宙,要如何相應?就是要修懺悔,修正自己的習性,消除業障,慢慢洗清,慢慢地讓佛性出來,就會看得更清楚,不要比較,用真心真情。

 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如果您對本文章有建議,歡迎您寫下意見,謝絕一切廣告留言或非理性留言.一旦發現非建議性留言,站長將一律刪除,以留給留言板一個乾淨的空間,敬請見諒.